好的故事

Stories of Hope

你們知道台灣有哪些海草種類嗎?

你們知道台灣有哪些海草種類嗎?
台灣四面環海,不只有珊瑚礁,還擁有廣闊又珍貴的海草床!
這些「海底草原」是開花植物,具有根、莖、葉,能固定沙土、淨化水質、吸收二氧化碳。
那你們知道台灣有哪些海草種類嗎?由我們來介紹一下吧!
泰來草,又稱儒艮草、海龜草
特徵:具發達的匍匐地下莖,葉長帶狀,略微彎曲,葉片前端呈圓形,質地強韌。冬季開花,春天可見到果實與種子。泰來草能忍受強烈的環境光照,且在相對乾燥的環境下也能維持生理機能,是潮間帶的優勢物種,同時也是儒艮及海龜的食物之一。
分布:恆春半島西側、小琉球、綠島及東沙島,是西印度洋與西太平洋礁沙地最常見的海草種類之一。
矮大葉草,又稱甘草
特徵:具匍匐莖,莖扁平細長。葉前端鈍圓或鈍尖形,全緣,葉中間具一明顯主脈,兩側則各一條垂直側脈,且在主脈與側脈之間有數條垂直次脈與橫向脈。本種海草主要以砂質或泥質潮間帶為生長環境,容易有附生藻類產生。
分布:新竹、臺中、嘉義及恆春半島均有分布,澎湖與金門亦有紀錄。
卵葉鹽草,又稱喜鹽草
特徵:葉具柄,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,成對出現,葉全緣,頂端圓形。植株脆弱、矮小,較少與其他海草或海藻混雜生長。
分布:臺灣本島分布於恆春半島、西南沿海及臺東海岸,澎湖、東沙島等處亦有紀錄。是本屬中,全球分布最廣的種類,除大西洋沿岸外,其餘溫帶及熱帶海域均有分布。
單脈二藥草
特徵:葉狹線形,頂端明顯 3 叉如「山」形,成熟的植株葉片寬度通常超過0.1公分。可生長在水深 20 公尺處,但仍以潮間帶的潮池為主要生育地。
分布:恆春半島南灣的單脈二藥草有單一族群,也會與泰來草混生,除恆春半島、澎湖外,東沙島亦有優勢族群分布。
以上四種海草都是台灣本島較常見的海草唷!
以後到海邊除了看美麗的大海,不妨也來觀察一下是否有以上海草吧!
認識他們,就是保護海草的第一步。